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7-min.png)
夏至
盛夏的起点
是的,你猜对了
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
随着夏至的到来
小编也终于可以说出那句
等了一年的话
最长的白昼过后
想你的夜会越来越长
2019.6.21 星期五 农历:五月十九 外 文 名:Summer Solstice 别 名:夏节、夏至节 代表寓意:炎热将至 气候特点:暴雨、梅雨天气,高温,潮湿 风俗活动:祭神祀祖、消夏避伏 风俗食物:麦粽、夏至饼 养 生:多吃苦味食物,调养精神 三 候:鹿角解;蝉始鸣;半夏生
夏至一到
也到了阴晴不定的高发期
中午还艳阳高照
晚上就电闪雷鸣啊
未来一周山西各地天气如何
会不会下雨或者暴晒呢
赶紧先来看一下
6月20日白天:全省阴天转多云,北部局部和中南部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。最高气温:北部27~31℃,中南部22~30℃。 6月20日夜间到6月21日白天:全省多云转晴天。最低气温:北中部及南部山区13~19℃,南部其余地区17~20℃;最高气温:全省27~35℃。 6月21日夜间到22日白天:全省晴天间多云,中南部局部地区有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。最低气温:北中部及南部山区14~19℃,南部其余地区16~21℃;最高气温:全省28~35℃。 最高39°C!39°C!39°C! 今年的高温来的有点早 7月中旬才会进入伏天 气温却提前进入三伏天的水平 看来今年 山西人又要被“蒸、烤、煎” 来一套360°全套体验了
“骄阳渐近暑徘徊,一夜生阴夏九来”
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
阳气在夏至日这一天强盛到极点
盛极必衰
阴气也从这一天开始滋长
在炎热的仲夏
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
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
而在养生上就显得更加重要:极阴于极阳
把握好了!冬病夏治
把握不好,阴阳失衡!
首先
饮食最关键,病从口入
当然
吃什么您都可以随心情
但是夏至一到
有一样东西必须吃
民间有
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
夏至过后,进入三伏
山西民间吃凉面來开胃消暑
凉面又叫伏面,古称“冷陶”
是一道融入文化遗韵的晋地美食
山西作为面食之乡
夏至凉面可以追溯千年的历史
在山西祁县凉面种类很多,如拌凉面、莜面切条、灌肠、面皮、米凉面、凉粉等。虽然很多食物的来源并不是当地,但在祁县却有了自己独特风味。每到夏天,古城里、城镇里有着一家又一家让人倍感凉爽的风味小吃,就连农家也自己做起了凉粉面皮。
灌肠
凉粉
同样地处于晋中市的介休,在初伏这一天,家家都有吃“水哗”的习惯。“水哗”就是经过冷水涮过的拉面,有些地方还将面削成片来凉拌着吃。而城里人则多数食用米凉面,也称之为凉皮。
凉皮
山西的伏日习俗,源自于上古“伏日祭祀”活动。在山西民间,普遍认为炎帝是太阳神,祝融是火神,在伏日祭祀这两位神明,以感谢其带来光热助万物生长,并祈求保民安康。祭祀时的祭物则为羊汤。而如今在山西晋南一带,依旧保留了“伏日喝羊汤”的习惯。
羊汤
在山西有这样一句农谚:“一年的活路春打头,一年的收成夏打半。”这表明了夏至时节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也是重要时段。此时,山西大部分的冬小麦已经收获,夏播工作开始扫尾,农业生产十分繁忙。 在山西临汾和运城等南部地区,还流传着“尝新麦”的习俗。“尝新麦”的方式有很多种,有的人将新收的麦穗煮着吃,还有的人喜欢用火直接烤麦穗吃。新鲜的麦穗用火烤熟后清香四溢,香甜可口,民众都十分喜爱。在晋南,还有部分地区有着夏至过后妇女回娘家的习俗。妇女们不仅给娘家送去用新麦粉做的饼子,还为了在收完冬小麦之后回娘家休息放松一下。 而在太原的小店区,在夏至有将羊汤泼洒在庄稼地的习俗,寓意可以躲避虫害。
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
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
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
注意保护阳气
阴阳协调
《黄帝内经》说,夏三月要夜卧早起。这是遵循夏季日照时间长,阳气旺盛的自然规律。即夏季适宜晚睡早起,不宜夜晚露宿贪凉,不宜长时间开空调送风,避免风寒湿邪侵袭。同时,从夏至这天开始,一定要睡午觉,午觉是以阳养阴,子觉是以阴养阳。中午合上眼睛睡一会,晚上好好休息,能更好的达到阴阳和谐的养生目的。
夏季多闷热懒散,提倡适量运动以振奋阳气,提升精神。但在运动过程中要考虑到“暑易伤气”,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锻炼,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、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,锻炼的项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广播操为好,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,避免汗出过多损伤阳气。在运动锻炼后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,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,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、淋浴,否则容易得病。
夏至饮食调养,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观点,宜食苦酸咸。这类食物如苦瓜、莲子、葡萄等,可以补心气、固肺气。夏季气候炎热,人的消化功能较弱,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,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,以免损伤脾胃。 另外民间有“冬吃萝卜,夏吃姜”的说法,是因夏季阳气外散,世人又多食生冷,容易内生寒湿,食用生姜可以散寒祛暑、开胃止泻。
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夏天是养心的季节。嵇康《养生论》认为炎炎夏季“更宜调息静心”,即“心静自然凉”。可以采取听轻音乐、纳凉聊天、静坐等方法来调节呼吸情志,让身体得到放松休息。